在思考耶稣向一个残疾了三十八年的人提出的这个问题时,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曾说过,这个听起来并无恶意的问题却蕴含着深意,它旨在引起人们的回应,使耶稣能够为这个人带来问题的解决方案。
概括地说,《约翰福音》第 5 章讲述了耶稣医治一个在毕士大池边居住了三十八年的瘫痪病人的故事。
人们相信,主的天使会时不时地搅动水面,这时,第一个跳入水中的人就会得到医治。据记载,耶稣来到这个地方,径直走向一个瘫痪的人,这个人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十八年,显然是想得到医治。
他告诉耶稣,这个人的问题是,他在那个地方寻求痊愈的三十八年里,一直没能在天使搅动水后进入水中。
耶稣没有说一句失望、责备或训斥的话,他告诉瘫痪的人拿起他躺着的垫子行走。那人照做了,瘫痪的病完全好了。
耶稣显然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医治这个人,为什么还要问他是否愿意被医治呢?
正如我前面所说,这个看似天真的问题,非但没有像看上去那样令人恼火,反而解决了这个人的问题。
在我上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中,我曾提出,这个人可能并不真的希望改变现状,因为他可能已经接受了他的新常态。现在,我提出了一个不同的主张:也许,与其说是接受新常态,不如说是缺乏希望。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可能很难甚至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即使他身处可以改变境遇的地方。
会不会是这个人失望了太久,已经对治愈失去了希望?
我相信,当耶稣问他这个问题时,给了这个人希望,让他相信自己可以痊愈。我相信,这个希望让他有了接受医治所需的信心。有了希望和信心,他听信了耶稣的话,拿起他的垫子走了起来。
直到上周,我还非常担心自己。我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优势,包括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壮志。这是因为我一直处于干旱状态,我发现自己很难鼓足干劲去做任何超越平淡生活的事情。
上周,我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许久以来,我第一次敢于希望事情会有所改变。这种希望带来了新的能量、新的成就感和新的态度,我渴望改变,我现在相信这是可能的。
我的整个生活都改变了,我热切地期待着我的祈祷得到回应。
希望是变革的动力,因为它能让人产生梦想,并提供实现或接受梦想的动力。
也许希望正是你所需要的,它能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是来自上帝的奇迹。
哥林多前书 13 章提到,盼望与信心和爱心一起,是在一切都不复存在时仍能持久存在的三样东西之一。
愿上帝赐予你希望,让你重新振作起来。